去九宮格共享安徽高質量建設徽風皖韻和美鄉村_中國網

農業大省安徽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高起點謀劃,高規格推進,高標準建設彰顯徽風皖韻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今年初,安徽省委、省政府出臺“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的實施意見,省主管部門制定精品示范村建設標準、中心村建設驗收辦法、和美鄉村建設工作考核辦法等6個專門文件,省直相關部門出臺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省財政支持和美鄉村建設、實施鄉村人才促進行動等20個專項方案,構建“1+6+20”政策體系。

“安徽提出要真金白銀地投、真刀真槍時租場地地干,每年建設200個左右精品示范村、800個左右省級中心村,到2027年建設精品示范村1000個以上、省級中心村1萬個以上,繪就‘千村引領、萬村升級’的和美鄉村新畫卷。”安徽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汪學軍介紹。

安徽省已建在建精品示范村411個、省級中心村9083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8.4%,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3.4個百分點;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村莊覆蓋率達100%,無害化處理率達82.5%,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35.8%,均提前兩年完成國家“十四五”的任務目標;農村公路總里程20.9萬公里,居全國第六位。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省農民收入每年跨越一個千元臺階,位次由全國第20位躍升到第13位,2023年首次跨上2萬元大關,達到21144元。

堅持“五級書記”全力抓

安徽省委、省政府將加快建設彰顯徽風皖韻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作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一號工程”、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的“基礎工程”。“五級書記”層層壓實責任,一級抓一級。安徽省委、省政府召開高規格現場會進行全面部署,主要負責人多次作出批示,帶頭研究謀劃,帶頭督導推動。市、縣、鄉、村書記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狠抓落實。發揮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的領頭雁作用,從省、市、縣選派9759名干部到3386個村任職。建立省級領導和省直單位聯系精品示范村建設工作制度,35位省領導、35家省有關單位聯系包保105個縣(市、區),形成上下貫通、一抓到底的工作格局。

黃山市是最先組織鄉、村兩級書記到浙江開展沉浸式體悟實訓的地市之一,提出了“探學浙江、干在黃山”口分享號。該市市委書記每月調度重點鄉鎮,市委副書記、分管副市長每月調度和美鄉村建設,區、縣委書記常態化調度重點鄉鎮、重點村,鄉鎮、村書記持續開展話振興,通過“抓兩頭促中間”,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該市深入學習“千萬工程”經驗,把“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位置,實施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滿天星工程,持續推動美麗鄉村向美麗經濟轉化。

堅持五大機制協同推

柏油小道逶迤綿延,池塘碧水泛起漣漪,走進宿州市靈璧縣大廟鎮沙灘村張場中心村,呈現眼前的是一派田園美景。“每天都唱著過、樂著過。”在村頭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長廊里,朱為堂老人拉著二胡歌頌幸福生活。

靈璧縣圍繞“生態宜居村莊美、興業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諧鄉風美”總體目標,用“繡花”功夫建講座設和美鄉村,在村莊建設上留“鄉愁”、顯“土味”、展“和美”、強“農旅”,不斷書寫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亮麗答卷,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各村在整治提升過程中,黨員帶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廣泛宣傳引導群眾主動參與,人人比學趕超,掀起了人居環境整治熱潮,讓許多村莊舊貌換新顏。

去年11月以來,宿州市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精品示范村建設大比武活動,主要是比群眾發動,發揮村民主體作用;比資金籌措,聚力解決投入難題;比產業發展,挖掘強農富農潛力;比部門聯動,充分凝聚工作合力;比鄉風民風,加快農村移風易俗。“通過大比武活動,提升了村容村貌,凈化了鄉村風氣,推動了產業轉型,助力了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宿州市政府有關負責人說。

馬鞍山市堅持問題導向,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多次深入精品示范村建設一線調研督導,分管負責人專題研究、調度督導20余次。建立健全“旬報告、月調度、季通報”推進機制,定期會同市有關單位開展實地督導,動態監測重點項目的開完工情況。除了市級日常考核和督查外,現場協調指導,限期交辦整改,暢通建設堵點。

加快建設彰顯徽風皖韻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安徽省明確一把手負總責,細化各級領導的具體職責,確保責任、任務明確到人;每年召開一次現場會,每季度召開一次調度會,學先進、促后進,形成比學趕超的工作氛圍;建立一個工作專九宮格班,對年度任務實行清單化、閉環式管理,及時調度解決存在問題,保障工作按時推進。此外,每年開展一次表彰,并將和美鄉村建設納入省委年度綜合考核、省政府目標管理考核、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持續傳導壓力、激發動力、匯聚合力。

堅持五大片區分類建

今年“五一”期間,合肥市廬江縣萬山鎮長沖村的民宿供不應求,吸引9萬余游客游、樂、購。這個村依托優質生態水體,打造涉水微景區,引進全國文旅頭部企業入駐,打造合肥奇跡農莊、親子綠樂園等項目,做好“親子”品牌,一躍而成“網紅村”。

村民張壽萍平時在民宿負責打掃衛生,每月收入3000元。“就近上班,活計還輕松。不僅能賺錢,還能照顧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她喜滋滋地說。

阜陽市阜南縣苗集鎮前進村依托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結對幫扶、中化現代農業阜南技術服務中心坐落在該村的優勢,因地制宜持續提升現代農業種植水平,流轉土地4000余畝,建成1000畝現代高標準農田示范園、86畝生態立體循環無土栽培恒溫大棚、140畝標準化“陽光玫瑰”葡萄大棚,打造蜜桃、葡萄等6個精品水果采摘園,采用“農戶+村集體+托管企業”規模化管理機制。今年以來,村集體增收120余萬元,帶動130戶群眾實現畝均增收分紅89元,提供300多人次就業崗位,人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

“原先我家10畝地分在3個地塊,現在集中在一處。噴灌等基礎設施安裝在農田中,種子農藥化肥統一供應,田間管理也有定制化服務,種糧省心多了。”前進村種糧大戶邵國愛說,今年小麥畝產約1100斤,畝均收入超過1200元,改造提升后的高標準農田不僅沒增加種糧成本,由于澆水采用噴灌,用水成本還明顯降低了。

安徽省以行政村或跨村連片為單位,聚焦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積極改善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積極發展富民強村產業,積極推動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指導各地建立儲備村臺賬,系統盤點村情、分析比較優勢、找準短板不足,根據當地的資源稟賦、文化傳承、發展階段,明確創建目標和建設思路;堅持差異化打造、特質化發展、整體性提升,全省83%的行政村編制“多規舞蹈教室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注重“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皖南地區彰顯山水徽韻,皖北地區彰顯田園風光,江淮地區彰顯錯落有致,沿江地區彰顯山水風韻,皖西地區彰顯生態山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堅持成熟一個、申報一個、建設一個,做到從容建設、優質建設,由點及線、連線擴面,逐步實現點上有風韻、線上有風光、面上有風景。

堅持五大要件高效投

汪學軍介紹,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關鍵在于全力做好“人、地、錢、綠、治”五大關鍵要件的持續高效投入,安徽要緊抓這個“牛鼻子”不放松。

“人”為根本,創新鄉村振興人才評價,打破學歷、論文、獎項、職稱、年齡等條件限制,每年評選1萬名左右的高、中、初級鄉村振興人才,激勵“土專家”“田秀才”“鄉創客”“新農人”等各類人才投身和美鄉村建設。安徽省成立全國首個省級新農人協會,為各類新型經營主體服務鄉村振興搭建交流平臺。聯合農業農村部干部管理學院等培訓村黨組織書記,提升能力水平。

“地”作基礎,積極留好增量,明確新編規劃可“留白”,預留的建設用地機動指標更多用于保障鄉村產業和鄉村建設等用地需求;通過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等方式,有效盤活利用存量,促進鄉村建設。

“錢”是保障,成立“千村引領 萬村升級 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資金專班”,制發工作規則,明確運行機制。省級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10億元以上,下達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債務不少于20億元,金融機構貸款每年新增不少于200億元支持和美鄉村建設。

“綠”乃關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念好“山字經”,種好搖錢樹,做好水文章,打好特色牌,積極培育生態農業、生態林業、生態康養、休閑旅游等新業態,推廣運用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打通“兩山”轉化通道。以精品示范村、人口集聚村為重點,高質量開展“萬村清萬塘”行動,一體化加強鄉村生態保護修復,推進農文旅深度融合,打造長三角最受歡迎的后花園和旅游目的地。

“治”為支撐,堅持把徽文化“和”的理念貫穿和美鄉村建設全過程、各方面,見證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持續深化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積極推廣運用“積分制”“六尺巷工作法”“作退一步想工作法”,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交流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他們參與到鄉村振興的各項工作中來,以自治化解矛盾、以法治定紛止爭、以德治春風化雨,確保農村社會和諧穩定、農民安居樂業。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