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旅游出圈,去九宮格講座海絲古城國潮風起_中國網

在古城巷弄聽南音,在海邊漁村戴簪花,在非遺館體驗提線木偶——

新中式旅游出圈,海絲古城國潮風起

閱讀提示

新中式旅游走紅,給海絲古城福建泉州帶來了旅游熱度。這里的傳統文化資源成為吸引游客的獨特魅力,也成為帶動文旅消費的新支點。業內人士指出,要保持時租會議長久吸引力,仍需對傳統文化進行深度挖掘和保護利用。

在古城巷弄,逛奉茶攤聽南音曲;穿上古風服裝,在海邊漁村體驗簪花;在牡蠣殼壘成的墻根前拍照……隨著新中式風興起,福建泉州的一個漁村蟳埔村也火了,高峰期這里每天有數萬名游客。

“中式風起、古城出圈、文旅煥新,當國潮成為人們的共同審美,古風便成了人們心之所向的勝景。”提到泉州的出圈原因,福建省海峽文旅協會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世遺城市、海絲古城泉州擁有眾多非遺瑰寶和歷史遺存,精準切合了當下的新中式旅游市場需求。

簪花圍帶動小漁村旅游熱

在泉州市豐澤區蟳埔村的晴天簪花圍工作室里,“豐澤區蟳埔女民俗文化推廣使者”黃麗泳,一邊忙著給游客扎簪花圍,一邊微笑著講九宮格述自己幫一眾明星梳頭簪花的經歷。

讓黃麗泳感到驕傲的是,只有1600多戶人家的蟳埔村,目前已經開設了200多家線下簪花店,旅游高峰時這個小漁村涌入了5萬多名游客。

簪花圍的走教學紅不僅讓鮮艷的花朵盛開在游客們的發髻間,也將簪花文化傳播到了更多地方。當游客排隊走進泉州城市時租空間街頭的簪花體驗館時,福州三坊七巷、廈門鼓浪嶼等福建熱門景區附近,頭戴簪花、身著新中式服飾的游客也隨處可見。

近日,正在福州西禪寺門口紅墻前取景拍照的四川游客呂藍英,便是眾多“簪花女”中的一位。她頭戴簪花圍,身著帶有云肩的明制漢服,與周圍古樸、靜謐的氣息教學場地完美融合。

呂藍英告訴記者,在這趟旅行中,她不僅體驗了簪花,還購買了蠶絲團扇、漆扇、梨花盤扣等。“穿著融合了傳統工藝和現代審美的國潮服裝,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新中式旅游,才稱得上是完美的沉浸式體驗。”

“簪花的火爆并非偶然,它是‘中式美學’與現代文旅相碰撞的產物。”福建省漢服文化促進會副會長、泉州漢服天下負責人韓志乾認為,伴隨新中式旅游出圈,簪花姑娘們似乎成了新的流量密碼,美麗妝造帶動的新國潮,正在掀起新的消費熱潮。記者在淘寶等電商平臺看到,仿泉州簪花圍的飾品單店月銷可達2000多件。

消費者向體驗九宮格者和參與者轉變

到正音書院,欣賞泉州非遺提線木偶表演的《小沙彌下山》;到海外交通史博物館,觀摩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遺跡;到開元寺,領略泉州的多元文化和煙火氣息……翻開游客盧冠成精心準備的旅行攻略,可以發現,與參觀旅游景點為主的行程線路不同,他此行的重點是在宋風古韻濃郁的泉州參與各式各樣的民俗活動、體驗古城非遺。

“我讓猴子活起來了!”離開泉州前,盧冠成在泉州古城通政巷4號——由清朝道光年間四川總督蘇廷玉故居改造而來的“印記閩南”非遺館內,體驗了一把“馴猴”的快樂。

當晚,他在木偶大師、泉州提線木偶省級傳承人林文榮的指導下,借助一個連著35根懸絲的勾排,牽動起一只木偶猴在近百名游客面前跳起了舞。

近來,像盧冠成一樣選擇親近歷史和人文的年輕人不在少數。曾是當地“冷門旅游目的地”的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順勢出圈。2024年“五一”假期展館接待游客突破4.8萬人次,同比增長了314%。

一些在線旅游平臺數據顯示,新中式旅游走紅,帶動了“海絲古城”泉州、“茶鄉”武夷山等城市的旅游熱度。傳統文化資源成為這些城市吸引游客的獨特魅力,也成為帶動文旅消費的新支點。

“文旅市場掀起的這股新中式熱潮,體現了旅游消費者從欣賞者、觀光者向體驗者、參與者的角色轉變。”福建省海峽文旅協會有關負瑜伽場地責人說,深度融合中國傳統文化的旅行方式成了新的旅游形態和消費需求,為旅游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需持續挖掘傳統文化內涵

曾幾何時,“白天看廟,晚上睡覺”是不少游客來泉州旅游的感受。莊府巷民宿“巷里”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對于沖著泉州歷史文化而來的“新中式游客”來說,曾經擺在他們面前的泉州夜間文旅產品并不多。

為提升游客們的夜間體驗,古城民宿經營者們瞄準了泉州豐富的非遺資源。“一家做不起來,就大家合力一起做。”鯉城區古城文旅住宿產業協會會長吳志超談起2023年古城迎來首波旅游客潮后,協會牽頭開展的首場夜間非遺體驗專場活動,激動依然。

自此,南音《直入花園》《梅花操》、提線木偶劇《鐘馗醉酒》《馴猴》等非遺劇目,成為古街民宿業者們主推的夜間文旅項目,也私密空間成了吸引游客留在古城“過夜”的主打產品。

“相較于新中式旅游眼下的爆紅,旅游從業者更應著眼于推動其走向長紅。”吳志超坦言,“寶藏古城”在追求當前經濟效益的同時,不應忽視旅游產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對傳統文化的深度挖掘和保護利用,才是古城的長久競爭力。

在網紅與長紅之間,黃麗泳也有著自己的擔憂。“簪花圍火了,背后是800多年來生生不息的文化傳統,以及村民們的堅守和努力。”黃麗泳說,流量或許終有“退潮”的一天,但新中式旅游背后深藏的文化內涵,只會因傳承和堅守日益深厚和閃亮。(記者 李潤釗)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