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靠設計虛擬實境2017中國教育家年會聚焦“一帶一路”教育的新機遇 _ 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requestId:68eeb0153b2c02.17919736.

主持人 王旭明:

您稍留半步。李志民先生的奇藝果影像報告我在其他場合下也聽過,但是每聽一次有一次不同的演繹在頭腦中產生,說明我們很多觀念性的東西不是聽一次就能夠解決問題的。另外,我們感覺到聽學者報告和聽我們領導講話大不一樣,聽領導講話講信息重心怎么怎么大型公仔重要,怎么美好,怎么了不得,明天顛覆整個中國教育一樣,這是領導講話。聽我們專家的論述,他細分條理的給你分析信息技術的類別,對哪些展場設計方面不可能產生影響,我昨天聽過很流行的一個理論,說中國教育將來具備會被慕課所取消,好像慕課成為了誰不張口說慕課,中小學落后了,到某一個重點學校去,校長說我們全校開展慕課教育。學習分為三類包裝盒來講,信息技術對知識傳承類起到作用更大一些,另外慕課教育形式更適應于高等教育大面積的這樣一個學習的狀態,對于中小學可能起到部分的輔助的作用等等,這些思想確實給我們一個深刻的啟迪。我覺得思想不僅僅在于新鮮,而且還在于深刻,深刻有時候比新鮮更難體會,但是它的生道具製作命力持久,新鮮一奇藝果影像陣過去了,深刻持久影響我們生活和未來。

互聯網這么好,但是也帶來一個問題,就孩子們不會做題的時候手機拍拍,不用動腦得到答案,想讓您談談互聯網時代如何提防互聯網?互聯網時代如何提防互聯網?

2017-12-11 10:06:34

李志民:

因為時間關系,周會長還要趕航班。我們信息技術發展的非常快,今天大家關心的互聯網作弊,在不久將來作弊的心里,或者作弊的手段都會被規避。剛才跟大家簡單談了一下今后會談到區塊鏈技術,現在已經有現成的技術監測或者說你從小學,今后不會有畢業證了,你的學習過程,你的文化素質,你的數學、物理知識,你的形象思維能力,今后你的全記錄不可抵賴的這樣一種形式能夠全面評價,這樣的技術事實上MIT已經注冊過學習我的課程,回答過相應問題,通過他在學習過程中的對你的分析、記錄,能夠判斷你的各方面的知識和能力。他們說這可能對HR很有用,今后HR在很多地方對人的知識掌握能力評價是不可抵賴的,不可修改的,這種技術現在是已經有的,只不過我們現在還不夠普及。我不知道回答沒回答這樣一個問題。

2017-12-11 10:11:48

主持人 王旭明:

謝謝您。我們掌聲感謝李志民先生,謝謝李老師,我們也期待再次聽到您的精彩講座。互聯網時代李先生給我們這樣一個描繪,那么在互聯網時代的大背景下,我們都有一個非常流行的詞語叫“互聯網+”,好像互聯網會加所有,構成五彩斑斕的時代,“互聯網+”全民時代下,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該如何培養?怎么培養?掌聲有請周滿生先生作主題報告。

2017-12-11 10:13:03

周滿生:

尊敬的各位嘉賓、各位老師,我今天給大家交流的題目是“互聯網+”全民信息化時代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我這里面主要講兩個問題,第一個是把握互聯網+全民信息化時代的發展特征與機遇,第二個講一下國際視野下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講這兩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個就是把握“互聯網+”全民信息化時平面設計代發展特征和機遇,這個問題是從哪里講起呢,因為剛才李志民先生已經講了互聯網對我們教育教學領域的重大影響和各個領域的影響。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互聯網+”全民信息化時代,這個是指什么呢開幕活動?就是說第四次工藝革命迎來,并且深入進入家庭學校社會,第四次工業革命核心特征就是以信息技術應用,包括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等。

為什么是全民信息化呢,因為它已大面積達到所有,獲取知識成本從來沒有這么低過,嗯傳播手段沒有這么豐富過,不是簡單信息化時代,影響全民的。我們已經現在進入了“互聯網+”全民信息化的時代,帶來新的產業革命變革,所以對學生能力培養產生重要影響。

當然現在大家談的最多的就是人工智能,大家都知道阿爾法狗擊敗了世界上最好的圍棋手,比預期提前了十年。機器在智力競賽領域不可戰勝已經毫無懸念,IBM發明的人工智能機沃森已經在幫助護士診斷癌癥,比醫生準確率高4倍,到2030年計算機將變的比人類更智能。人類簡史一書的作者說人工智能可能是我們這個時代最著名最重要的科學發現,或者說21世紀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演變。

現在說人工智能,現在有的專家,特別前一段聽到,人工智能已經從1.0走向2.0了,他認為2.0標志著現在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因為它和大數據智能都結合起來了。現在我看了一下,對人工智能有兩種看法,一種就是品牌活動認為阿爾法狗是由科學家制造出來的,他們對人工智能有嗯大的發言權。科學家相信人工智能在許多領域取代人類,人類最終還是可以控制人工智能的,因為人工能只有腦,沒有心,心代表著人類的情感和精神世界。

另一種認識好像沒有那么樂觀,他們認為人工智能的出現,電腦對人腦的征服和超越,意味著人腦這個指揮系統有可能被電腦所攻陷。人腦無法控制電腦的時候,人類文VR虛擬實境明可能被人工智能所替代,這是兩種不同的看法。

當然我們現在因為談教育,教育信息化現在開始了,促進全方位的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主要就是與技術的結合,特點就是數字化、理論和、智能化和多媒體化,重要特征就是開放、共享、交互、協作。所以這方面就是說我們講互聯網下的全民的信息化里面,就是要運用網絡多媒體人工智能促進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教學內容各個領域的現代化。

2017-12-11 10:25:31

周滿生:

大家可能知道一個比較新的數據叫精準數學,精準數學是根據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的行為學習理論提策展出的一種教學方法,旨在通過設計測量過程來追蹤學生的學習表現,并提供數據決策支持,以便把科學放在學生和教師的手中,精準數學可以顯著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這個已經是得到了準確的判斷。

今年的7月份我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聽了一場報告,是2017年中國互聯網教育論壇,其中我感興趣一個是什么,就是新東方副總裁徐健認為,“互聯網+”時代到來,將引起教育在三個層面變革,第一個就是通過大數據的積累和后臺的算法,在營銷的智能化上,真正讓最好的產品,最好的老活動佈置師能夠匹配到最需要的學生。第二個層面是服務的自動化,第三個層面是學習的個性化。而且這個徐健還認為,究竟人工智能能不能代替老師呢,他們倆的區別在于什么呢?簡單環境下標準化和規模化是機器的互動裝置優勢,人類的優勢是情感、創造力和復雜決策的能力。如果老師只做簡單的知識傳遞,可以取代60%。如果中間的傳輸,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包括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復雜決策能力、團體管理能力、溝通能力,這些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可能只有30%。最后一個層面就是品德或人格培養,還包包裝盒括情感激勵,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可能性只有10%。

我們知道前兩天在浙江烏鎮開了一個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  蘋果公司的庫克就講我不擔心機器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擔心人類像機器一樣思考,技術可以改變生活,但是技術本身沒有好與壞,是我們使用技術的方式決定了它將發揮怎樣的功用,我們讓科技的使命得以實現,也要將我們的價值觀投射到技術中。

所以這個地方小結一下,我們從第四次工業革命給教育帶來的沖擊和影響,不可以低估信息化給未來得教育教學帶來的全方位的挑戰,但是信息化、“互聯網+”不是萬能的,人工智能淘汰的只是落后的教育。而且尤其在培養學習的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品德和人格方面傳統教學是不可替代的,關鍵是在這個時代,我們教給孩子什么。

2017-12-11 10:31:17

周滿生:

下面我就講我需要講的第二部分內容,國際化經典大圖視野下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這里面一講創新能力的培養,肯定就要提到“互聯網+”,錢學森之問,這個就是說我們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方面創造人才模式去辦學,沒有自我獨特的創新東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這是很大的問題,為什么出現這個問題,就是人才培養模式有問題,而且這個模式缺陷,我認為基礎階段就有缺陷。

耶魯大學的校長廣告設計訪問過中國多次,他對中國教育比較深的研究,他這個判斷是我們本科教育有兩個最基本的缺憾,一個是缺乏統一,第二個缺乏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亞洲大學包括歐洲大學,本科是一個專業教育,學生在18歲時候選擇了自己的終身職業,之后很少學習別的東西。我們的教學法是一種生搬硬套的模式,學生是被動的學,學習把注意力放在對于知識要點的,不去開發人的獨立批判性思維。

第二點他認為是什么呢?中國特別要重視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需要培養學生主動進行立論、辯論或對于自己的論點進行修正,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主動的思維,讓學生挑戰彼此。

有一個提法,他說怎么樣來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呢,特別我感興趣的第二個方面大家看,一個公式,叫CQ+PQ大于IQ,C代表好奇,P代表激情。另外開發主導創新的有腦,很多科學家論證過了。

下面我特別想提就是基礎教育領域培養創新能力,培養核心能力,從國際的領域來看一下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盡管很多國際組織都在研究學生能力的培養,但是APEC就是亞太經合組織從上個世紀末到現在一直特攤位設計別重視大圖輸出學生21世紀具備什么樣的能力,他不僅是教育內的人,很多跨國公司也參與。從1992年到去年一共開了六屆教育大會,這里面特別認為21世紀每個學生具備掌握的核心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自我管理和自學能力。當然我們國家這些年也開始研究核心素養。

六個方面能力素養受到高度重視,第一個就是數學和科學素養,第二個人文素養,第三國際理解能力,第四利用現代信息通訊的技能,第五創造力,第六個就業能力。

我們國家最新的關于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陳寶生部長在中國教育報上也特別強調注重培養學生終身發展、適應時代要求的關鍵能力,強化學生認知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和職業能力。大家看這個和APEC六項基本能力已經接近完全一致了。

APEVR虛擬實境C把東西方學生進行了比較,認為東方經濟體主活動佈置要表現在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重視學生學習成果和成績,重視進行大量的訓練。西方主要是強調學習過程,強調興趣和個性,強調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

東方的國家在數學和科學學習的基礎和成績比較好,而西方在創新人才培養方大型公仔面形成了較為明顯的特色。這里面東西方相互學習。去年和今年我有幸兩次受邀觀摩了在韓國首爾和中國天津舉辦的WMO世界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世界杯總決賽,國外拳手們獨立思維能力、動手實驗能力、團隊協作溝通能力等綜合素養能力讓我對這一數學精采形式有興趣。我們的數學教學時候,往往是傾向于計算和運算,從背乘法口訣,訓練心算,快速準確計算結果,家長和考試體系希望以計算能力來衡量孩子的數學好和壞。西方的這個模式,或者比較好的是什么呢,我把它歸結為創新性數學教學模式,更加看重的是孩子在生活中如何認識和應用數學。他們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用數學思考,從孩子的數學學習去培養孩子的邏輯推理能力,這種創新性教育所接受的發現、歸納、演繹和推理訓練,為高等教育的研究學習撒下種子,打下基礎,所以這里面是有特色的。

這個總決賽我覺得是為全體學生提供一個真實而生動的跨學科綜合教育的體驗,現在強調STEM。STEM大家都知道,有兩種,它的核心就是整合知識,把這個數理化的知識整合起來,而且給學生真實的生活情景,解決復雜問題。現在STEM的教育方式分成兩種,一種是多學科,第二個是基于項目的跨學科整合,超越學科界限,而且特別強調學生的生活體驗和項目學習的方式。

西方國家開始越來越重視STEM教育,非常重要的是什么呢,STEM它的理論政策,課程標準、師資標準、評價體系越來越受重視,什么叫跨學科跨學段的,STEM群,STEM教育成為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形成的動因。

2017-12-11 10:3包裝設計3:27

周滿生:

第二個剛才說了就是人文素養的培養,那么越是科學發展,人文素養培養顯的越來越重要。因為人們的理科素質和人文素質是相得益彰的,不是此消彼漲的。我們前兩天看到報紙上有一篇講話印象比較深,他認為我們現在缺少杰出的數學家。他特別講到數理人文和所謂博雅教育的關系,博雅教育的目標廣闊,著眼于基礎知識、推理分析,又能培養學生在藝術上的創造性,并且對科學的概念和實驗的精準性有所了解。同時也強調因材施教,反對重復不斷的操練,防止出活動佈置現過早學科化和專業化的潮流。

第三個就是國際理解能力培養,這方面是來不及展開,但是特別我們強調要培養學生的國際理解能力,尤其今天我們特別強調命運共同體意識,要引導學生多去關注國際,發展跨文化的理解力,國際交往實驗能力,這是需要重視的。

第四個方面就是剛才反復強調ICT的能力培養和實用技能的培養。這里面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韓國,只要現在一舉行ICT教學,無非這兩個國家,一個新加坡,一個韓國,因為什么呢?他們特別強調中小學的ICT訓練,而且把它分為素質教育和核心教育兩個方面。在這個方面,中國華中師范大學他們非常重視搞,在基礎教育領域打造智慧課堂、智慧校園,搭建信息化平臺,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第五個就是我今天要講的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創造力的培養,研究表明創造力不是只有少數人才具備的特殊才能,而是絕大多數人都有的。通過教育對人才創造的培養。國內外培養學生創造力方面,有八個方面,這八個方面一個就是對基礎教育階段的創造力給予高度重視,第二個是為學生構建知識基礎,第三個讓學生發現問題,第四個培養創新型教師,第五個改革課堂教學,第六個思維方法,第一個學生評價模式,第八個是培養創新人才。

第一個就是對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創造力培養給予高度重視,我們國家包括國外從幼兒教育開始研究,幼兒的創新能力評價主要表現是好奇心和創造性,小學生是創造力想象,中學生就是通過情景,到了17歲青少年科學創造力定制化。

我們國家存在一種偏頗認識是什么呢,就是中小學階段主要是學習知識,打好基礎,創造力培養是大學階段研究生階段的任務。大量的實驗證明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必須從培養創造力。

2017-12-11 10:33:45

周滿生:

日本他們對諸多諾貝爾獎獲得者進行研究,其中很多條件,科研環境、評價機制、經費保證、科學家勤奮工作、善于自我反省都是重要原因,最主要的是科學家從小時候親近自然,探索自然,喜歡閱讀,而父母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啟蒙角色。

第二個就是打擊豪華基礎,這個剛才已經講到,中國在這方面有特色,特別是我們的學生兩次參加PISA,今年是第三次了,取得了好的成績,證明了基礎教育改革重視學生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所帶來的積極效應。

第三個培養學生創造力什么呢,一定要幫助學生去發現問題,教導學生感興趣地探索,讓學生成為成功問題發現者,讓他們理解學校是一個學生提問題的地方,不是僅僅回答問題的地方。

第四個讓孩子有創造力,首先教師有創造思維。你要培養學生創造性,你就要有強烈的求知欲,你要做智慧的老師,就要和學生一起學習,給學生創造性評價。以色列對教師要求,要愛學生,會傾聽他們的感受,給每個學生話語權,要求老師具備這些創造性能力。

第五個就是改革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教學我們如果老師談起說教方式,大量是參展封閉性問題,強調記憶和背誦就會扼殺學生創造力。如果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問題,自由的表達思想,會提高學生創造能力。

第六個就是中國最欠缺的,培養學生方法論的問題,特別是發散思維,這里面用的比較多的頭腦風暴,包括逆向思維,包括重組思維。

第七個就是改革學生評價方式,尤其現在應該減少標準化考試,我們現在這么多年來標準化考試,實際上還是什么呢,就是他主要是分別選,而且還是從學業成績來考察,而忽視學生全面發展和學生個體差異能力培養。所以這里面因為你評價學生的表現是完整的。

最后一個強調拔尖創新人才,很重視特殊才能的孩子的培養,實際上美國對此做了對比,他說美國能夠出那么多創新人才,一個原因就是最有天賦的學生提供特殊的課程。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CTY培養計劃,這個校長曾經演講我聽了,他們的精英培養計劃分為七個方面,時間關系場地佈置不展開了。

最后創造力受很多因素影響,不僅受知識、智力、動機、認知方式、人格特點等個體因素的影響,同時受著家庭學校社會環境影響,不同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我們需要以跨文化的比較為視角,深入了解國外培養青FRP少年創造力的實踐經驗,為提升我國青少年創造力提供可靠的依據。還要幫助學生確立新的探索性攤位設計的學習方式,引導攤位設計學生盡早進入科學研究領域,把學生生活時間和科學探索緊密結合起來,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提高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興趣。我的報告就這些,謝謝大家。

2017-12-11 10:34:33

主持人 王旭明:

謝謝,還要回答一個問題。您給我們啃了一個特別難啃的骨頭,或者幫我們一起啃了一個特別難啃的骨頭。學生創新創造開幕活動能力培養,中國缺什么,什么都不缺,如果說缺就缺創新和創造能力,也是一個非常困擾我們國人教育工作者多年的話題。這里有一個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固然這個影響我們創新創造能力因素有很多,但是對于學生來講最主要因素在于老師,因為他們每天接觸老師,一個缺乏創新創造能力的老師,他不僅僅自己不具備這種能力,而且他也不具備發現的能力,他更不具有評價和欣賞的能力,他不僅缺少培養的能力,有創造創新的苗子,在沒有創新創造能力老師面前會被展覽策劃扼殺掉。這位提問者把一切歸置于老師,老師是扼殺創新創造能力罪魁禍首,您怎么看?

2017-12-11 10:35:18

周滿生:

我覺得這位老師提出了關鍵性的問題,因為確實我們孩子接受最多的除了家庭之外就是老師,就是課堂教師。有兩種,一種學生教學課程中學生主導,一種教師主導,實際上這兩種關系是相輔相成的。教師的創造力,就是心里面的創造力的成長發育和學生的創造力的培養二者是相關的。當然我剛才講了,培養孩子的創造力,不是單純一個老師對學生的這個能力的引導的問題,他是涉及到各個方面。但是老師一定是要有活力,要有激情,要有創造欲望,培養孩子跟學生共同探索,共同成長的欲望。所以我們一方面要加強這方面培訓,而且就是搞智慧型課堂,智慧型校園,老師成為智慧型教師,這里面都是一個老師不斷提高創造力的過程,我想應該是這樣的。

玖陽視覺

2017-12-11 10:40:38

  

TC:08designfollow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