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有一首七盡《贈蓬子》:
陡然飛仙降碧空,云車雙輛挈靈童。
不幸蓬子非皇帝,逃往逃來吸冬風。
這是一首游戲之作,但也具紀實性,描會議室出租述1932年上海“一▪二八”戰鬥時代,哀鴻流浪掉所。作家穆木天一時往向不明,其妻麥廣德雇了兩輛人力車,到友人姚蓬子家往尋覓。但蓬子也不知穆木天的著落,只好留她們母子暫住,本身吸著冬風另覓住處。穆皇帝是古小說中的虛擬人物,能突如其來,但姚蓬子并非神人,只好在戰亂之時逃來逃往。
姚蓬子(1905-1969),作家,浙江聚會場地諸暨人。1924年即與魯迅來往。1927年曾參加中1對1教學國共產黨;1933年12月在天津被捕,自首反叛,并于1934年5月14日的《中心日報》上頒發《離開共產黨宣言》。魯迅在同年11月12日,11月17日致蕭軍、蕭紅信平分析了姚蓬子“轉向”的緣由:“蓬子的變更,我看是只由於他不愿意坐牢,實在他本是一個浪漫性的人物。凡有智識分子,性質欠好的多,尤其是所謂‘文學家’,右翼昌隆的時辰,認為這是時興,立即左傾,待到搾取來了,他受不住,又即刻變更,甚而至于賣伴侶(但蓬子未做這事),作為倒曩昔的會晤禮。”
馮雪峰跟姚蓬子年夜約于1925年瞭解。昔時春季,雪峰由杭州到北京,住在西城沙岸的小公寓,借原浙江第一師范同窗潘漠華的北京年夜學進學證往當旁聽生。他這一時代交友的文友傍邊,就有浙江同親姚蓬子。1930年,馮雪峰跟魯迅等倡議成立中國右翼作家同盟。蓬子餐與加入了這一作家集團并擔負過履行委員。蓬子“轉向”后,曾任公民黨中心文明活動委員會委員,公民黨中心圖書雜志審查委員會委員,并任以美國商界為佈景的《扶輪日報》副刊編纂。抗日戰鬥周全迸發之后,姚蓬子參加了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與老舍合編《抗戰文藝》雜志,又在重慶開了一家作家信店,出書了一些提高冊本,所以新中國開國之后仍作為統戰對象看待。1955年受“潘漢年、楊帆錯案”連累,蓬子一度被捕,獲釋后擔負上海師范學院中文系講師,長年64歲。
姚蓬子有一子二女:宗子姚文元,長女姚之華;二女兒姚文華,患腦膜炎早夭。姚文元1957年2月6日在《文報告請示》頒發《教條和準繩——與姚雪垠師長教師會商》一文成名。1957年6月14日,《國民日報》又轉錄發載了姚文元同年6月10日在《文報告請示》頒發的《錄以備考——讀報有感》。從此他的文章越來越霸氣,成為了一根著名的“整人棍子”;由于政治上多財善賈,“文明年夜反動”時代腐化為“四人幫”成員之一。
姚蓬子是馮雪峰的故人,所以雪峰1943年達到重慶之后,于同年12月遷至蓬子開設的作家信屋借住,直至1946年2月分開重慶到上海為止。由於蓬子有叛變的經過的事況,雪峰借居在他那里已經使提高文藝界的一些人惡感。但現實情形是,那時周恩來唆使雪峰在重慶公然運動,讓他住在作家信屋是為了保護他履行“特定義務”,也有利于展開統戰任務。
由于馮雪峰熟習蓬子的汗青,所以時任上海蘆灣區黨委宣揚部實際教導科科長的姚文元于1953年末寫信給雪峰,除表現關懷雪峰的身材以外,重要是想從他那里清楚一些其父的情形,愿與其父劃清界線,以期退職務上獲得升遷。雪峰認可蓬子“曾做過一些黨的任務”,“對提高出書界也幫過一些忙”,“自首時,尚未損壞過黨的組織”。至于蓬子“轉向”的題目,雪峰在信平分析說:“你父親簡直在政治上是脆弱的,又是糊涂的。他可恥的自首,人家都說是由於怕逝世,這大要是真的。他膽量小,所以不敢反動,怕就義,而同時也不敢做年夜好事(這總還算好)。他選擇了開書店的個人工作,可是不知為什么他又弄成了商人的習慣,他那種愛錢的性情,經常使他人受驚。並且據我知,他常是以受辱而不感到什么似的。”雪峰于1953年向上海方面開具過蓬子已經保護過他的證實,并在這封信中勸姚文元不該對其父親采取簡略疏離的立場,“而應當往接近他,把關系搞好,一邊壓服他。”(《馮雪峰選集》第7卷,第55至56頁,國民文學出書社2006年6月出書)說蓬子怕逝世,是由於他被關進南京中心憲兵司令部的牢獄之后就精力瓦解,成了軟骨頭。說他愛錢,是由於蓬子開作家信屋時,借出書魯迅、老舍等作家的著作賺了不少錢,姚文元被捕進獄之后,還以其妻金英的名義繼續了蓬子的部門遺產。
應舞蹈場地當說,姚文元1953年給馮雪峰寫信時,仍是把他作為世伯之輩對待的。1957年9月,雪峰被錯劃為“左派分子”。同年末,姚文元就趕寫了一篇《馮雪峰資產階層文藝道路的思惟基本》,頒發于1958年2月的《文藝報》。在文明年夜反動后期,雪峰對國民文學出書社的同事說,姚文元寫文章,只是為了給引導看,不是為研討而寫作,為寬大讀者寫作。姚聽到有引導在外部講話中提到他之后,就接連寫信要馮探聽明白,轉告原話,自鳴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后來,姚文元靠筆桿子打人出了名,原來頭腦有弊病,再也寫不出什么工具來了。那些簽名文章,年夜都是寫作班子捉筆的。最后雪峰憤憤地說:“癡人統治文壇,最好是大師都癡人,才幹息事寧人”。(陳初春:《追想馮雪峰的暮年》,《蔓草綴珠》第125至126頁,國民文學出書社2005年3月出書)
1976年1月31日。即昔時農歷丙辰年除夕,馮雪峰含冤病逝。炙手可熱的姚文元對馮雪峰悲悼會的指示是:“不見報,不致悼詞,一百至二百人的範圍”。直到雪峰去世后三年,即1979年11月7日,他的悲悼會才從頭在北京盛大舉辦,鄧小平、胡耀邦、葉劍英、陳云、鄧穎超、宋慶齡等黨和國度引導人獻了花圈。中共中心宣揚部副部長朱穆之在悼詞中,稱馮雪峰是“中國共產黨優良黨員、有名的無產階層文藝實際家、詩人”。馮雪峰的骨灰安置在八寶山反動公墓骨灰堂第一室,而姚文元逝世后埋在上海青浦區福壽園,個人空間為避人眼目,墓碑上都沒敢刻上本身的名字。
(轉錄發載自“手稿研討”微信大眾號)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