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二十分鐘效應”何以發生_中去九宮格共享國網

今年春天,“公園20分鐘效應”引發都市人強烈共鳴。一項研究顯示,每天在戶外待上一小段時間能夠讓人感到更加快樂,即使不做運動,只是每天到公園待上20分鐘也能讓人狀態更好。

在公園享受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契合當下人們九宮格的人生觀。在過往對自然環境和心理感受的研究中,自然感召已被發現具有正面的情感效果。繁花盛開、綠草如茵,這樣的感召或許來自對客觀美的喜愛;奔跑的松鼠會議室出租、歌唱的黃鸝,這樣的感召或許來自對其他物種的親近;盎然生機、蓬勃綠意,這樣的感召或許來自一種感性的共鳴,但無論如何,“復得返自然”的療愈作用無疑是正面積極的。

從硬件條件來看,推窗見綠,行路有蔭,出門進園,是“公園20分鐘效應”得以獲得越來越多人認同的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會議室出租引下,我國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城鄉規劃建設管理之中,合理布局城市的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持續推進城市園林綠化工作,不斷完善城市公園體系和綠道網絡,高品質生態環境成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以北京為例,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4.9%,人均交流公園綠地面積提高到16.9平方米,公園總數達1065個。今年1月,隨著創建國家森林城市24項指標全部達到國家標準并順利通過驗收,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授予北京市“國家森林城市”的稱號。

一大批設施完善、服務功能完備的城市公園新建落成,在廢棄地、邊角地、街頭巷尾等空間“見縫插綠”“拆違補綠”也讓百姓身邊的口袋公園、小微綠地大量增加,公園總體規模不斷擴大。據媒體報道,今年北京將再添15處休閑公園和城市森林、50處口袋公園和小微綠地,讓更多居民享受到公園和綠地的交流生態福祉。而在重慶,新建100個口袋公園和10座體育公園被寫進2024年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和重點民生實事工作目標任務。

另外,拆欄透綠的行動則讓公園與城市更加融為一體。2023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關于開教學展城市公園綠地開放共享試點工作的通知》,鼓勵各地積極開展試點工作,在公園草坪、林下空間以及空閑地等區域劃定開放共享區域。截至2023年10月,全國共開放共享城市公園6112個,開放草坪面積9636公頃,得到了民眾的廣泛認可和普遍歡迎。位于上海黃浦區的復興公園,其重慶南路和復興中路一側部分圍墻被拆除,轉而新建花壇;位于長寧區的中山公園一側萬航渡路沿線約700米長的空間更新,施工面積超過1.6萬平方米,一同拆墻的還有和平公園、魯迅公園等市民擁有集體記憶的公園……這一系列還綠于民、還園于民的舉措,大大增加了民眾的生態獲得感與幸福感。

除了空間上的可及性,“公園20分鐘效應”也得益于公園開放時間的延長。很多訪談公園結合自身特色、豐富場景體驗,推出夜間光影藝術空間、公園奇妙夜小樹屋等豐富活動,拉動了一座城市的夜經濟。甚至,一些公園以24小時不閉園回應市民需求。今年4月1日,上海的閔行文化公園正式實行24小時開放,而世紀公園也有望在“五一”前試行24小時免費開放。一項項舉措,讓公園成為城市的閃亮名片,成為開放、包容城市氣質的真實寫照。

(作者:張焱)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